ESTEE LAUDER集團擁有Stila、Aramis、Aveda、倩碧Clinique、Jane、Tommy Hilfiger、Bobb Brown、Prescriptives、M.A.C.、Origins與海洋拉娜等品牌。萊雅(Loreal) 集團擁有Maybelline、Lancome、Helena Rubistein、Biomedic、Vichy、 Biotherm和La Roche Posay 等品牌。P&G集團Procter & Gamble擁有封面女郎Cover Girl、Max Factor和Olay等品牌。嬌生集團擁有露得清(Neutrogena)、Aveeno、Clean & Clear和RoC等品牌。
當我整理化妝品信息時,最常被問的問題是“哪一家化妝品公司的產品最好?LANCOME,ESTEE LAUDER)、Mary Kay的東西好不好?”,這也是我寫《帶着這本書到化妝品櫃台》這本書的原因。我對每一家公司的產品做過研究和測試,對所有的產品了如指掌,我的結論是不論昂貴與否,每一家化妝品公司都有好與不好的產品,品牌忠誠度是沒有意義的。 倩碧有很好的睫毛膏和粉底,但有幾款收斂水含有酒精,對所有膚質來說太乾太刺激了;LANCOME很好的腮紅和睫毛膏,但他們含有防晒成分的粉底並不能防護紫外線UVA,而且他們的保濕劑添加太多的香料。露得清有很好的化妝品和防晒,但是它們的洗臉用品都太乾、太刺激了,而且有些防晒產品不含有UVA防護成分;Revlon有好的粉底、睫毛膏、顏色極佳的唇筆,但第一代的粉底太厚了,而且有幾款粉底顏色太粉了。 切身經驗告訴我們,使用同一家化妝品公司的產品是不聰明的做法,我們經常購買昂貴的產品但最後卻發現毫無效果或不適合我們的皮膚,但是我們可曾想過,這些主流化妝品公司的成功是建立在品牌忠誠度上呢? 當一個女人被問及使用什麼產品時,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某某品牌,品牌忠誠度由此可見一斑,這樣的回答也反映了產品的花費,讓别人知道使用药妝店品牌時,多少會感到難為情,使用昂貴的品牌,就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事實上,產品是否昂貴與它的效果是不相干的,我使用過很好的產品中有昂貴有低廉的,而爛的產品中什麼價位都有。 大家都以為應該使用同一個品牌的產品,因為這些產品本來就是沒定好來互相搭配的,事實上這只是化妝品公司的行銷策略,很多的保養品其實對皮膚有害,有的會刺激皮膚或堵塞毛孔,有的則是防晒能力不足。 接下來有人會問,為什麼同一舍化妝品集團裡面,有些品牌賣得特別貴,有些品牌的價格就普通?根據分析的結果,價格只是用來作為行銷上的區隔,如果你認為讓自己變得更好看價值二十五塊美金,那麼他們就會賣你二十五塊美金的粉底。 我希望品牌觀念從此改變,有空的話不妨到圖書館找《全球化妝品工業》或《化妝品與個人用品》這兩本雜誌,閱讀關於化妝品制造和化妝品成分的文章,便會了解化妝品工業是如何運作的。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